便祕可以說是現代人的通病,由於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緊張壓力大工作時間長,飲食不均衡加上三餐不定時。常以簡單速食替代正餐或三餐併兩餐草草帶過,喝水量更是嚴重攝取不足,常以飲料替代水來喝,更不用說適當運動。缺乏這些因素都是造成便祕形成的主因。
醫學大學腸胃科陳主任醫師表示,便祕的好發族群除了上班族外,缺乏喝水、運動、老人、肉食主義者,及心情跟心理因素影響,這些也都容易發生便祕!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便秘不只是壓力大的上班族、主婦、老年人等專利。其他如:素食者,減肥的愛美女性,甚至年輕的幼童都有可能飽受便秘的困擾,原因就在於飲食方面,減肥或長期素食者,會可能因為油脂攝取不足造成便秘,幼童則可能挑食不愛喝水,不愛上廁所;這些都是造成便秘危險的因素之一。
陳主任醫師指出有幾個簡單測試方法,如果長期有以下這些情況:
一 每週排便天數不固定,並少於三次。
二 每次排便都需要費力費時。
三 排便又乾又硬,且多數呈顆粒狀。
四 排便後仍感腹部腫脹,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
五 每次放屁都有惡臭味,或隨時都有脹氣打嗝情況。
六 要靠輔助類型的健康食品還是藥品才能排便者。
陳主任醫師表示若以上情況有符合兩項,就表示該注意情況,最好先從生活作息及飲食方面著手改善。如果長期符合三項(含)以上,建議到腸胃科或者家醫科醫院做檢查。嚴格來說目前便祕並不算是一種疾病,偶發性發生可透過生活作息及飲食品質改善。但有長期便祕問題者,確實有可能會讓身體產生出毛病,進而引發各種身體疾病病變,由於排便是一種身體自然反應,每天吃進的食物經過消化道吸收後身體無法吸收的廢棄物自然就會排出,如果長期排便不正常,這些就會累積在身體內變成毒素,無法排出的毒素會就有可能被腸道吸收,一旦吸收過量的毒素,就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譬如:肥胖、水腫、口臭、恐怖一點的,因為糞便變硬造成排便困難引起肛裂,甚至會引發大腸癌,或者其他癌症病變。
很多人在面臨便秘困擾後,第一件事情是上藥局買幫助排便的輔助產品,我們光看藥局賣場賣這些輔助排便產品數量之多,就知道便祕對現在人來說是造成困擾的;多數市售的輔助產品真的很有效,但事實上長期使用下反而會造成反效果的,原因在於這些產品多半含有瀉藥的成分,所以吃下肚後才會有立即有感,但事實上效果越迅速的產品就越要當心。原因在於產品成分,這些產品多少有類似瀉藥成分,常使用瀉藥,恐會造成依賴性,瀉藥是讓失去腸道蠕動能力用藥物強迫啟動,看起來的確有立即效果,但這樣的效果是會常使用而逐漸麻痺的,漸漸的腸道蠕動功能會麻痺且衰退,讓便祕情況變得更加嚴重!!建議購買前,一定要詳細詢問藥師成分是否有含瀉藥!其實醫師指出,只要出現便祕狀況時,立即發現先從自我飲食著手,並調整生活作息、愛吃肉的改多吃纖維飲食、多喝水,多半能改善情況,若依然無法改善便祕問題,再求醫,絕對切勿自行使用瀉藥,只會讓情況加重而已。
陳醫師另外指出,多數便祕患者問題並沒有想像中的嚴重,仔細分析結果,通常是工作壓力大,除了飲食及作息不正常外,最大的問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捨不得浪費寶貴的時間去蹲馬桶。刻意憋住便意導致腸道蠕動功能變差導致形成便秘。腸道再經過妳的(訓練)後,自然而然就會讓蠕動減緩,失去蠕動能力,當然就造成便秘情況了。
醫生也在這裡教大家做一個簡單測試方式,用餐時吃一些金針菇或者帶皮番茄不太容易消化的蔬果,若經過24小時候或等到下次排便仍不見蹤影,那則表示腸道蠕動功能已經變差了,有便秘的可能性。如果像是遇到這種,只要不太嚴重,通常會建議從飲食著手,多肉者,須改膳食纖維與肉類要均勻搭配,反之平常過於清淡的要多點油質類餐點,有油才能讓腸道潤滑,刺激腸道讓腸道發揮正常蠕動功能,每天也最好能吃點水果,並飲用一定比例的白開水,最後在安排點運動,最少每日15~30分鐘的走步,按摩腹部,這樣也能促進腸道功能加速排便。
因此陳醫師有一套自我改善管理法在此建議:
一 每日起床先喝一杯300~500cc開水,補充睡眠時腸道所吸收的水份,幫助腸道潤滑。
二 每日早上固定蹲廁排便,即使一開始沒便意也要這麼做,要把妳的腸道蠕動功能訓練回來,訓練腸道定時有規律排便,久而久之腸道規律被建立起來,便秘問題就能被解決。
(若無法固定時間,那就有便意時就要去上,或者挑心情最放鬆時去上,不要憋)
三 均衡的飲食習慣,不要偏食,過於清淡者或者肉食主義者都有機會會造成便秘,以往的觀念總是多吃肉容易造成便秘,事實上是任何一種偏食都有可能會造成,因此均衡飲食是很重要的。
四 安排一段時間運動,每日至少15~30分鐘,不論是走路,跑步都可以,而且運動完最好再補充充足水分,這樣的效果最好。
五 適量的睡眠,適當地排除壓力,睡眠不足及壓力,會讓腸道功能運作混亂,充足的睡眠也能釋放腸道壓力,讓腸道恢復蠕動機制,幫助排便正常。
養成固定排便習慣很重要
在陳醫師的建議治療下在多年的個人臨床觀察及研究,按表操課的人近有七八成患者的腸道蠕動功能可以恢復正常,這表示經過訓練腸道功能是能夠回復的,除非特殊患者才需要在近一步治療!
另外一些因為便秘造成令人在意問題,如身材肥胖走樣、口臭、脹氣、排出臭屁、消化功能差、甚至抵抗力下降等問題,陳醫師指出這些問題有可能是腸道菌作祟所產生的。由於我們腸道內有一批嬌嫩且重要的腸道菌群,我們部分吃下肚的食物,有些需要經過這些腸道菌群來消化分解,才能轉換成我們人體能吸收的養分;但我們每天吃下肚的食物都會不同,因此腸道環境會跟著變化,讓身體內的這些菌群產生變化。
腸道菌群可以簡單分為三大類,有益菌(對人體有益的好菌)、壞菌(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的菌群)、中性菌(居住在腸道內不好也不壞的菌群)。
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一旦便秘,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因為便秘會讓腸道環境變壞,進而變成壞菌容易滋長的環境,壞菌一多,釋放有毒物質讓人體吸收,就會造成身體肥胖走樣、口臭、脹氣、排出臭屁、便便超臭、消化功能差、甚至抵抗力下降;最嚴重結果會產生癌症病變等更麻煩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先從腸道訓練開始,等到能恢復正常蠕動排便,陳醫師表示會在使用益生菌配合行程治療,讓腸道環境做改善,這些毛病自然會跟著改善。
這是場腸道內的戰爭,每天都在上演好壞菌的攻防戰
益生菌就是對人體有益的菌群統稱,因此在腸道蠕動環境及規律重新建立好後,為了恢復腸道菌群,需透過益菌重新建立腸道菌群環境是必須的。當腸道菌群建立完成,上述那些惱人的毛病大多能不藥而癒。
之後只要配合良好的習慣(例如:有便意就立刻去上廁所),飲食習慣也要調整正常,自然能恢復正常的生活。
或許有些人已經有買過,但吃了一兩個月後發現沒效,醫生也指出,這有可能是購買到錯誤的產品,或者錯誤的食用方法才覺得沒效果。
以下是我們針對這次詢問作的一些總結,各位可以參考看看
問題一:市面上產品玲瑯滿目,不過買來吃後,感覺怎麼吃都沒用?
答:要吃對的益生菌,才能讓腸道環境改善,保持舒暢。
市售的益生菌百百種,有針對皮膚過敏、鼻腔、女性保養、增強免疫力、改善腹瀉、改善腸道功能的多種類型;就曾經有媽媽帶著小孩跟醫生抱怨,吃了大半年的益生菌,小孩腸道功能都沒改善,結果請媽媽把產品拿來,醫生發現給小孩吃的是針對女性私密保養的益生菌產品,這當然無法針對腸道功能加以改善。因此要購買,就要注意是否有針對消化道機能的產品再購買。另外針對小孩,父母可能會購買軟糖或糖果類的益菌產品,這其實吃了根本沒用,小孩吃了還有可能因為糖果造成蛀牙或者肥胖,另外市售益菌乳酸飲料也是需注意含糖量,避免攝取過多造成反效果。
問題二:甚麼時候吃最好?飯前?飯後?早晚吃?
答:挑對的時間吃,效果更好
很多人總以為益生菌也是藥物的一種,因此認為吃法也應該是跟藥物相同,採用飯後食用,殊不知有些菌種是無法耐胃酸的,飯後剛好是胃酸分泌的高峰期,吃下去的益菌通通被胃酸消滅,所以在怎麼吃也都沒用,因此醫生建議空腹食用,而最好的時間是睡前,因為睡覺時腸道的環境是緩和的,比較有利益生菌作用及生長時機。
問題三:有人說益生菌要冰,也有人說不用,到底是要不要冰呢?
答:益菌的保存很重要,主要是看菌的特性
有些益菌無法耐高溫,因此購買時要注意,購買的益菌產品是否是要低溫保存環境,一般來說活菌最好待在低溫環境,如冰箱內的保存環境是最好的,要攜帶出門也盡量放在個人隨身包內,不要放在高溫或車上或陽光直射的地方,這也表示吃的時候水溫很重要,不耐高溫的益菌可能超過40度就死光,這樣吃下肚的產品效果也自然會大打折扣。當然也有經過特殊處理過可耐高溫的產品,所以購買前最好詳細看看。
問題四:在吃益菌時有沒有還需注意的?
答:避開茶類咖啡類時段,及服用抗生素時段
有習慣喝咖啡,喝茶者,蜂蜜水等建議錯開1~2小時後再服用,以免吃下肚的益菌浪費掉了。如果有生病服用抗生素時,間隔時間則這建議兩個小時以上,避免抗生素藥效影響消滅益菌。
問題五:吃多久會有開始有作用呢?
答:習慣要保持,耐心並維持才是培養腸道好菌的方式
再次強調,益生菌不是藥物,需要有一段時間讓腸道菌群環境建立,不是吃像藥物一兩天就能改善,再搭配上良好的生活作息來改善,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問題六:吃完後等腸道菌恢復是否就一勞永逸?
答:生活作息及飲食同樣要跟著改變,否則只是做白工
當腸道菌建立完成,的確一些毛病及情況會跟著改善,但這不代表你就能放鬆。若是生活作息及飲食沒跟著一起改善,那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腸道菌環境就同樣會遭到破壞,之前好不容易擺脫的毛病自然而然就又會回頭找上門。
留言列表